场地问题
经过对现状街道及公共空间的综合评估,发掘以下核心议题:
- 大面积硬质铺装,缺乏亲自然、人性化的商业界面。
- 卸货区流线混乱,缺乏清晰的功能界面划分。
- 入口空间与城市界面关系较差,缺乏积极的视线引导。
- 绿篱隔挡地下车库入口与人行道,植栽配置单一且缺乏休憩停留空间。
- 主入口落客区空间局促,缺乏人流疏散空间。
- 地面停车场影响商业界面美观,缺乏停留休憩空间。
- 西南入口处,垃圾房废弃空间占据优势区位,不利激发商业界面活力。

场地问题
愿景定位与设计理念
AECOM设计团队以“ WE WORK ANYWHERE,WE PLAY ANYWHERE,WE LIFT ANYWHERE ”为愿景,旨在打造突破艺术、文化、体验与消费界限的时尚网红打卡地,营造多感官亲自然体验与沉浸艺术融合的社交目的地,创造一种社交驱动的体验性融合场景,称为「新天地·实验里」。


改造策略
策略一:连接人与自然
AECOM设计团队引入垂直绿化,让自然流入建筑,室内外一致的铺装设计,进一步模糊室内外界限,打造亲自然的绿色中庭空间。
策略二:营造弹性场地
策略三:赋予场地温度
东侧自忠路原为大面积硬质铺装,缺乏城市活力。AECOM设计团队为打造拥有人性温度的商业界面,以绿植结合台阶的方式软化硬质坡道;并在入口增设人气打卡地标,营造独特的场所感。
策略四:转化消极空间
场地原有消防栓、地面停车场、垃圾厢房等消极因素,影响街道界面及入口落客空间。AECOM设计团队通过垂直绿墙引导人流,划分不同功能空间,打造宜人、舒适的绿色界面。
策略五:多元团队跨界合作
“上海新天地时尚I” 城市更新项目通过与多专业团队跨界合作,实现了商业策展与社群运营并举,文化场景和社交功能叠加。由此,开创了合作共赢的优质商业模式,建立起公众参与合作的多元LAB。
AECOM设计多处多功能广场空间,为展览、城市节事等预留弹性空间,结合灵活的可移动家具,增强人与场地的互动体验。
价值与意义
新天地时尚 I 汇聚国内外新锐设计的多元碰撞,是一个融合多元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时尚风向标, 同时也是代表上海新与旧双重身份的标志性历史街区。AECOM设计团队通过改造、修护、功能置换以及空间激活等复合手段,让城市独特的场所基因空间重焕光彩,开创了中国城市更新的新模式,为未来商业项目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意义。